思前想後︱已婚女病人做抹片檢查疑似患性病 醫生仔細檢驗核實:家庭危機並非小事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4/05/09 17:22

最後更新: 2024/05/09 17:23

分享:

分享:

已婚女病人做柏氏抹片發現疑似性病,醫生仔細檢驗核實:家庭危機並非小事。

昨日跟孩子重看電視劇《星空下的仁醫》,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個案:十五歲女孩,因為急性闌尾炎而接受手術,術後持續發燒,需要進行微生學檢測。實習醫生在手術前幫病人插尿喉,看到她下體有輕微撕裂,突然心血來潮,順手替她多做了一套性病的微生學化驗(這舉動在小兒外科是極為罕見的),結果竟是陽性,從而揭發女孩被父親性侵的悲劇。

此情節讓我想起一個很久以前遇到的個案。作為病理學醫生,我們經常會接收女性病人的柏氏抹片(Pap smear)標本。這是成年女性需要做的定期檢查,由婦產科醫生在子宮頸表面刮落細胞,然後送到病理部製作細胞塗片。柏氏抹片檢查能有效找出子宮頸癌前病變,及早治療,減少發展成子宮頸癌的機會。在顯微鏡下檢查細胞,除了癌前病變及癌細胞外,我們有時候還能分辨出子宮頸有沒有發炎和感染,其中包括某些性接觸傳染病,如生殖器疱疹病毒(Genital herpes)和滴蟲(Trichomonas vaginalis)。

最新影片:

那次是一位年近六旬的女病人,在她的柏氏抹片標本裏,明顯看到有疱疹病毒引起的「細胞病變效應」:一隻細胞內有多個細胞核,細胞核內的染色質向邊緣聚集。在一般情況下,我們都會在病理報告上直接診斷。然而,考慮到病人的年紀,不論是太小還是太大的年齡,在作出性病診斷之前,醫生都必須小心處理。更要命的是,女病人的丈夫,碰巧是大家都認識的人。不管是丈夫傳染妻子、還是病人在外邊感染,都能引發家庭危機,並非小事。

跟同事商量之後,決定暫時不寫這個病理報告。先由病人的主診醫生單獨向病人溝通、了解情況,再請微生學醫生進行檢驗核實。畢竟,組織病理學是靠眼睛作出的判斷,無法百分百精準;對於微生物感染,顯微鏡觀察只能夠提供一個大方向。最終是哪一種病毒、細菌或寄生蟲,仍需依靠診斷微生學的各種科技,如種菌、驗血、抗體測試、多聚酶鏈式反應等,作出判斷和合適治療。

全文刊於《經濟日報》,原題為「一個思前想後的診斷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撰文 : 許嫣